赛项信息
赛项类别 | |||
□每年赛 ☑隔年赛(□单数年/☑双数年) | |||
赛项组别 | |||
□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 |||
☑学生赛(□个人/☑团体)□教师赛(试点)□师生同赛(试点) | |||
涉及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及核心课程 | |||
专业大类 | 专业类 |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对应每个专业,明确涉及的专业核心课程) |
土木建筑 | 市政工程类 | 市政工程技术 | 城市管道与综合管廊施工 |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 |||
给排水工程技术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 ||
给水排水施工技术 | |||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 |||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 | 智慧燃气工程施工 | ||
智慧燃气系统运行与维护 | |||
市政管网智能检测与维护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 | ||
市政管道工程施工智慧管理 | |||
城市环境工程技术 | 环境卫生工程施工与计价 | ||
环境卫生设施管理 | |||
对接产业行业、对应岗位(群)及核心能力 | |||
产业行业 | 岗位(群) | 核心能力 (对应每个岗位(群),明确核心能力要求) | |
市政工程 |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 市政管线(道)施工图纸的识读能力 | |
市政管线(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能力 | |||
市政管线(道)施工技术管理能力 | |||
市政管线(道)施工质量验收能力 | |||
市政设施维护与管理 | 市政管线(道)及附属构筑物的保养和维护能力 | ||
市政设施设备的安装和管理能力 |
赛项目标
市政管线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城市给水、排水、电力、
通信、热力、燃气等管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市政管线的建设质量和标准不断提高,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具备市政管线施工图识读、数字化建模及市政管线数字化施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赛项对标数字强国要求,顺应市政行业数字化趋势,充分考虑市政管线施工技术岗位需求,分为市政管线(道)施工图识读、市政管线(道)数字化建模、市政管线(道)施 工组织与管理三大模块。展现市政管线施工技术人员实际工作过程,突出识图、数字化建模、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
赛项着眼于推进“岗、课、赛、证”深度融合,探索适合我国市政工程类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内在规律,在竞赛规程、标准、试题库、优秀选手经典案例等大赛成果与日常教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衔接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凝练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岗位能力提升的成效和特色,实现校企共建、赛证融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引领我国市政工程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营造出全社会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提升民生工程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一专多能专门人才。
赛项内容
(一) 赛项考查的技术技能
1.熟悉常见市政管线(道)及其附属构筑物施工的基本知识;熟悉现行的市政管线行业标准规范;
2.掌握市政管线(道)图纸信息的表达方法,能够正确识读图纸信息,理解设计意图;
3.能根据提供的图纸完成数字信息模型创建;
4.掌握市政管线(道)常见的施工工艺,能根据提供工程情况,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并选择正确的施工机具、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等,完成管线的虚拟施工及验收过程。
(二) 竞赛考核主要内容
竞赛分为3个模块,在1天内完成。选手根据资料,依次进行市政管线(道)施工图识读、市政管线(道)数字化建模、施工组织设 计(方案)编制及虚拟施工验收等环节,完成竞赛任务。
竞赛方式
(一) 竞赛形式线下比赛。
(二) 组队方式
1.组队方式为团体赛,每组参赛学生2名,不得跨校组队,同一学校报名参赛队不超过2组;原则上参赛选手经过各级选拔产生。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三年内不能再参加同一专业类同一组别的比赛。
2.每队限报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在职教师,负责参赛选手的报名、训练指导、服务,比赛期间参赛选手的日常管理等。
3.参赛学生须为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职业院校)全日制在籍学生,五年制高职四、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资格以报名时所具有的在校学籍为准。参赛选手原则上须经过各级选拔产生。
4.大赛执委会办公室行使对参赛人员资格抽查的权利。
5.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换,如选手和指导教师无法参赛,须于本赛项开赛10个工作日前出具书面说明并接受审核,竞赛开始后,不得更换参赛选手。
竞赛流程
(一) 竞赛日程
竞赛共2天,第1天选手报到,举行开赛式,熟悉比赛场地,召开领队会。第2天上午进行模块一和模块二竞赛,共3小时,第2天下午进行模块三竞赛,共3小时,随后进行阅卷评审,统计团队成绩排序等。
表2 竞赛日程表
时 间 | 内 容 | |
第一天 | 8:30-14:30 | 参赛选手报到 |
15:00-16:00 | 领队会(抽签)、熟悉赛场 | |
第二天 | 07:30-08:30 | 选手赛场检录、抽签及设备检查 |
8:30-9:30 | 模块一正式比赛 | |
9:30-9:45 | 原位休息 | |
9:45- 11:45 | 模块二正式比赛 | |
11:45- 13:00 | 午餐、休息 | |
13:00- 14:00 | 选手赛场检录、抽签及设备检查 | |
14:00- 17:00 | 模块三正式比赛 |
竞赛具体时间和地点安排以赛前发布的赛项指南为准。
(二)竞赛流程图
竞赛规则
(一) 选手报名
以各高职院校为单位组织报名参赛,参赛队数量及报名方式以正式比赛报名通知为准。
(二) 熟悉场地
大赛报到当日,由赛项执委会统一组织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地点,有序熟悉竞赛场地。熟悉竞赛场地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大赛相关制度,听从大赛组委会安排,不得拥挤打闹。
(三) 入场规则
1.参赛选手需在指定位置检录入场,检录时提供参赛证、身份证和学生证。证件上的姓名、年龄、相貌特征应与参赛证一致。
2.工作人员对参赛选手进行安全检查,不允许携带任何通讯及存储设备、纸质材料等物品,检查合格后进入赛场抽签区。
3.裁判长宣布可以离场后,选手应有序离场,不得将任何与竞赛有关物品(如草稿纸、铅笔等)携带出场。
(四) 赛场规则
1.选手进入赛场后,必须听从现场裁判的统一指挥。
2.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并接受现场裁判和技术人员的监督和警示。
3.比赛过程中选手不得随意离开工位,不得与其他参赛选手和人员交流。因故终止比赛或提前完成比赛任务需要离场,应报告现场裁判,由裁判长同意后方可离开工位,比赛结束后方可离开赛区。
4.比赛过程中,严重违反赛场纪律影响他人比赛者,违反操作规程不听劝告者,有意损坏赛场设备或设施者,经现场裁判报告裁判长,经同意后,由裁判长宣布取消其比赛资格。
5.比赛过程中,因选手个人因素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故障,不予延时,情节特别严重者,由赛项裁判组视具体情况做出处理决定(最高至终止比赛),并由裁判长上报赛项执委会;若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由赛项裁判组视具体情况做出延时处理并由裁判长上报赛项执委会。
(五)离场规则
1.各模块比赛结束前15分钟,裁判长提示一次比赛剩余时间。
2.给出比赛结束信号后,选手应立即停止竞赛任务的操作。
3.给出比赛结束信号后,选手应立即停止竞赛任务的操作。
(六)成绩评定与结果公布
1.各模块成绩评定由结果评分和时间评分两部分组成。
2.结果公布经监督仲裁组给出对成绩评定的意见并对比赛成绩核查后,由裁判长或指定的赛区负责人在竞赛结束12小时内公布。
技术规范
(一) 赛项依据的教学标准和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市政工程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城市设施智慧管理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学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二) 赛项依据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2014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CJJT81-2013
《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T104-2014
《城镇燃气管道穿跨越工程技术规程》CJJT250-2016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10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101-2016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143-2010
《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19
《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GB/T 21873-2008
《检查井盖》GB/T23858-2009
《雨水口》16S518
《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03SS505
《给水管道阀井图集》 05S502 与竞赛有关的教材、参考书及有关的教学资源与训练软件等。
(三)设备使用与操作规范
在开机状态下,禁止带电插拔计算机的连线或部件,禁止用力碰撞和搬动主机。使用计算机时,禁止私设各种密码;禁止擅自对计算机文件进行删除或格式化等破坏性操作。
赛项安全
1.成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负责赛项筹备和比赛期间的各项安全工作,制定安全管理的相应规范、流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赛场周围要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避免发生意外事件,竞赛期间所有车辆、人员均应凭证进入赛地;
3.承办单位应提供保障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明确制度和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抢救设施;
4.应制定赛场和观摩活动的人员疏导方案。《入场须知》和应急疏散图应作为《竞赛手册》的必备内容,并在赛区及赛场张贴,要求参赛师生认真阅读;
5.承办单位须在赛场设置医疗医护工作站;
6.根据需要配置安检设备,对进入赛场重要区域的人员进行安检,在赛场相关区域安放无线屏蔽设备;
7.承办单位应统一安排参赛选手食宿。承办院校须尊重少数民族参赛人员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习俗,安排好参赛选手和教师的饮食起居;
8.参赛单位必须为参赛选手购买大赛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9.赛场应提供稳定的水、电等竞赛与生活必备的资源,并有供电应急设备。保安、公安、医护、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人员随时待命,以防突发事件;
10.竞赛涉及的计算机等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11.赛项执委会应制定专门方案保证比赛命题、赛题保管、发放、回收和评判过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