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
Digita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 Pipelines
登录

赛项信息

赛项类别
□每年赛 ☑隔年赛(□单数年/☑双数年)
赛项组别
□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学生赛(□个人/☑团体)□教师赛(试点)□师生同赛(试点)
涉及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及核心课程
专业大类 专业类 专业名称 核心课程(对应每个专业,明确涉及的专业核心课程)
土木建筑 市政工程类 市政工程技术 城市管道与综合管廊施工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给排水工程技术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给水排水施工技术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 智慧燃气工程施工
智慧燃气系统运行与维护
市政管网智能检测与维护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
市政管道工程施工智慧管理
城市环境工程技术 环境卫生工程施工与计价
环境卫生设施管理
对接产业行业、对应岗位(群)及核心能力
产业行业 岗位(群) 核心能力 (对应每个岗位(群),明确核心能力要求)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市政管线(道)施工图纸的识读能力
市政管线(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能力
市政管线(道)施工技术管理能力
市政管线(道)施工质量验收能力
市政设施维护与管理 市政管线(道)及附属构筑物的保养和维护能力
市政设施设备的安装和管理能力

赛项目标

市政管线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城市给水、排水、电力、

通信、热力、燃气等管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市政管线的建设质量和标准不断提高,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具备市政管线施工图识读、数字化建模及市政管线数字化施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赛项对标数字强国要求,顺应市政行业数字化趋势,充分考虑市政管线施工技术岗位需求,分为市政管线(道)施工图识读、市政管线(道)数字化建模、市政管线(道)施 工组织与管理三大模块。展现市政管线施工技术人员实际工作过程,突出识图、数字化建模、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

赛项着眼于推进“岗、课、赛、证”深度融合,探索适合我国市政工程类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内在规律,在竞赛规程、标准、试题库、优秀选手经典案例等大赛成果与日常教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衔接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凝练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岗位能力提升的成效和特色,实现校企共建、赛证融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引领我国市政工程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营造出全社会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提升民生工程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一专多能专门人才。

赛项内容

(一) 赛项考查的技术技能

1.熟悉常见市政管线(道)及其附属构筑物施工的基本知识;熟悉现行的市政管线行业标准规范;

2.掌握市政管线(道)图纸信息的表达方法,能够正确识读图纸信息,理解设计意图;

3.能根据提供的图纸完成数字信息模型创建;

4.掌握市政管线(道)常见的施工工艺,能根据提供工程情况,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并选择正确的施工机具、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等,完成管线的虚拟施工及验收过程。

(二) 竞赛考核主要内容

竞赛分为3个模块,在1天内完成。选手根据资料,依次进行市政管线(道)施工图识读、市政管线(道)数字化建模、施工组织设 计(方案)编制及虚拟施工验收等环节,完成竞赛任务。

竞赛方式

(一) 竞赛形式线下比赛。

(二) 组队方式

1.组队方式为团体赛,每组参赛学生2名,不得跨校组队,同一学校报名参赛队不超过2组;原则上参赛选手经过各级选拔产生。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三年内不能再参加同一专业类同一组别的比赛。

2.每队限报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在职教师,负责参赛选手的报名、训练指导、服务,比赛期间参赛选手的日常管理等。

3.参赛学生须为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职业院校)全日制在籍学生,五年制高职四、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资格以报名时所具有的在校学籍为准。参赛选手原则上须经过各级选拔产生。

4.大赛执委会办公室行使对参赛人员资格抽查的权利。

5.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换,如选手和指导教师无法参赛,须于本赛项开赛10个工作日前出具书面说明并接受审核,竞赛开始后,不得更换参赛选手。

竞赛流程

(一) 竞赛日程

竞赛共2天,第1天选手报到,举行开赛式,熟悉比赛场地,召开领队会。第2天上午进行模块一和模块二竞赛,共3小时,第2天下午进行模块三竞赛,共3小时,随后进行阅卷评审,统计团队成绩排序等。

表2 竞赛日程表

时 间 内 容
第一天 8:30-14:30 参赛选手报到
15:00-16:00 领队会(抽签)、熟悉赛场
第二天 07:30-08:30 选手赛场检录、抽签及设备检查
8:30-9:30 模块一正式比赛
9:30-9:45 原位休息
9:45- 11:45 模块二正式比赛
11:45- 13:00 午餐、休息
13:00- 14:00 选手赛场检录、抽签及设备检查
14:00- 17:00 模块三正式比赛

竞赛具体时间和地点安排以赛前发布的赛项指南为准。

(二)竞赛流程图

竞赛规则

(一) 选手报名

以各高职院校为单位组织报名参赛,参赛队数量及报名方式以正式比赛报名通知为准。

(二) 熟悉场地

大赛报到当日,由赛项执委会统一组织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地点,有序熟悉竞赛场地。熟悉竞赛场地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大赛相关制度,听从大赛组委会安排,不得拥挤打闹。

(三) 入场规则

1.参赛选手需在指定位置检录入场,检录时提供参赛证、身份证和学生证。证件上的姓名、年龄、相貌特征应与参赛证一致。

2.工作人员对参赛选手进行安全检查,不允许携带任何通讯及存储设备、纸质材料等物品,检查合格后进入赛场抽签区。

3.裁判长宣布可以离场后,选手应有序离场,不得将任何与竞赛有关物品(如草稿纸、铅笔等)携带出场。

(四) 赛场规则

1.选手进入赛场后,必须听从现场裁判的统一指挥。

2.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并接受现场裁判和技术人员的监督和警示。

3.比赛过程中选手不得随意离开工位,不得与其他参赛选手和人员交流。因故终止比赛或提前完成比赛任务需要离场,应报告现场裁判,由裁判长同意后方可离开工位,比赛结束后方可离开赛区。

4.比赛过程中,严重违反赛场纪律影响他人比赛者,违反操作规程不听劝告者,有意损坏赛场设备或设施者,经现场裁判报告裁判长,经同意后,由裁判长宣布取消其比赛资格。

5.比赛过程中,因选手个人因素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故障,不予延时,情节特别严重者,由赛项裁判组视具体情况做出处理决定(最高至终止比赛),并由裁判长上报赛项执委会;若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由赛项裁判组视具体情况做出延时处理并由裁判长上报赛项执委会。

(五)离场规则

1.各模块比赛结束前15分钟,裁判长提示一次比赛剩余时间。

2.给出比赛结束信号后,选手应立即停止竞赛任务的操作。

3.给出比赛结束信号后,选手应立即停止竞赛任务的操作。

(六)成绩评定与结果公布

1.各模块成绩评定由结果评分和时间评分两部分组成。

2.结果公布经监督仲裁组给出对成绩评定的意见并对比赛成绩核查后,由裁判长或指定的赛区负责人在竞赛结束12小时内公布。

技术规范

(一) 赛项依据的教学标准和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市政工程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城市设施智慧管理专业简介》

《高等职业学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二) 赛项依据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2014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CJJT81-2013

《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T104-2014

《城镇燃气管道穿跨越工程技术规程》CJJT250-2016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10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101-2016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143-2010

《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19

《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GB/T 21873-2008

《检查井盖》GB/T23858-2009

《雨水口》16S518

《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03SS505

《给水管道阀井图集》 05S502 与竞赛有关的教材、参考书及有关的教学资源与训练软件等。

(三)设备使用与操作规范

在开机状态下,禁止带电插拔计算机的连线或部件,禁止用力碰撞和搬动主机。使用计算机时,禁止私设各种密码;禁止擅自对计算机文件进行删除或格式化等破坏性操作。

赛项安全

1.成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负责赛项筹备和比赛期间的各项安全工作,制定安全管理的相应规范、流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赛场周围要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避免发生意外事件,竞赛期间所有车辆、人员均应凭证进入赛地;

3.承办单位应提供保障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明确制度和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抢救设施;

4.应制定赛场和观摩活动的人员疏导方案。《入场须知》和应急疏散图应作为《竞赛手册》的必备内容,并在赛区及赛场张贴,要求参赛师生认真阅读;

5.承办单位须在赛场设置医疗医护工作站;

6.根据需要配置安检设备,对进入赛场重要区域的人员进行安检,在赛场相关区域安放无线屏蔽设备;

7.承办单位应统一安排参赛选手食宿。承办院校须尊重少数民族参赛人员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习俗,安排好参赛选手和教师的饮食起居;

8.参赛单位必须为参赛选手购买大赛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9.赛场应提供稳定的水、电等竞赛与生活必备的资源,并有供电应急设备。保安、公安、医护、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人员随时待命,以防突发事件;

10.竞赛涉及的计算机等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11.赛项执委会应制定专门方案保证比赛命题、赛题保管、发放、回收和评判过程的安全。